而縱觀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最新反饋的問題,要“長點心”的可不止上述“三人組”。
?
某工業園區位于地下水超采區,園區內企業長期無證取水;某工業園區大量尾水通過滲漏方式外排;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成為“稀釋排放工業廢水的通道”;某工業園區廢水直連雨水管網......從一堆環境問題中很容易就挑出了這些典型,顯然一批被踩點的工業園區,在工業污水處理方面的“建”與“管”問題引起了高度關注。
?
要知道,工業污水的特征可是占全了“渾、毒、病”,來源籠罩冶金、造紙、煉焦、化工、紡織印染、制革廢水、農藥等全行業,酸、堿、氰、鉻、鎘、汞、酚、醛、油、硫、磷等污染物不是“單打”就是“混合打”,不僅危害性成倍增長,處理難度也直線飆升,如此棘手怎么還能放任“自流”?
?
如今,加快推進企業退城入園成為促產業轉型的有力先手,集中污染治理并不是單方面方便了監管,也更有利于幫助企業解答“治什么”、“怎么治”、“如何獲得最優解”的靈魂三問。搬遷、改造、納管、集約、轉型,原本就以此為使命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,更要管好工業廢水處理和排放。
國家生態環境標準:
《電子工業水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(征求意見稿)》、《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(二次征求意見稿)》正在征意,《檸檬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19430—2013)修改單(征求意見稿)、《淀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25461—2010)修改單(征求意見稿)、《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25462—2010)修改單(征求意見稿)征意結束。